EN
新闻动态
人工智能,教育先行——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主题平行论坛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1-07-12        浏览次数:645

盛夏七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盛大召开。其中,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承办的教育主题平行论坛之“人工智能、教育先行”于79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顺利举办。论坛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飞、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钟永,及来自高校、研究所、企业的众多专家学者出席,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发展全方位赋能路径。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贺樑主持。

在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周傲英教授首先谈到了新时代的人工智能与对智慧教育的愿景。他指出,人工智能经历60多年发展,从理念变成应用,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词,数据在其中作为一种新能量,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而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可视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工具,通过研发教育科技、用数据驱动计算教育学、用教育的方式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助推智慧教育,最终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和教学相长的中国教育智慧。

关于智能化时代的教育与人才培养,郑庆华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的智能有三个层次: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而要达到认知智能,则需要构建自身的知识图谱和知识体系。人工智能改变教与学已成为必然,面对内容过载与知识碎片两大难题,未来,教育大数据知识工程将从技术与社会层面对教育的各方面与环节赋能,但自此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多模态特性、教育领域知识的复杂性等诸多问题仍有待各领域专家学者协同突破。

郑永和教授从教育科学研究的角度,介绍了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新兴科学技术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当下,科技创新驱动教育,也推动了教育科学内涵与逻辑框架的演变,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机遇。他认为,未来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仍需大力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并将数据科学思想深入到研究中,利用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整个教育生态系统深度剖析,实现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于交叉融合,吴飞教授则在主题演讲中首先强调了人工智能本身交叉的内秉,而人工智能正在引发科学研究范式变革,推动迈向以数据密集型为核心的范式发展,这也从科学研究层面提出了多学科交叉、赋能学科范式变革的需求。围绕“AI+X”,高等教育领域也已做出不少实践探索与成果,出版系列新一代人工智能教材、开发国家级一流课程,设立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发展试验区、应用先导区等,推动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钟永则从企业视角、产业与行业革新的角度分享了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人才培养不仅限于学校教育,企业和行业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也已看到众多企业正在做出积极探索和尝试,未来希望能够更广泛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共同推进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在智能教育人才培养典型案例分享环节,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延峰教授介绍了长三角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育项目“AI+X微专业”的情况,该项目由浙江大学等六校联合推出、企业参与,以课程共建共选、学分互认、证书共签的形式,创新了面向长三角高等教育深度合作的模式,从提高学习质量角度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学习革命。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周爱民教授则分享了华东师范大学在人工智能人才培育方面的积极探索与举措,在成立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的基础上,以引领学习变革、智创教育未来为使命,设立二级学科智能教育博士点,重构课程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开展AI与教育的交叉融合研究,创新性培养智能教育高层次人才。

最后,在圆桌论坛环节,浙江大学副教授翁恺、北京大学教授贾积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陆宏与华为昇腾计算业务CTO周斌、AI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戴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王健共同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展开了一场教育与产业界之间的对话。周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谈到了对人工智能“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回应了华为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的尝试。陆宏从问题导向的角度分享了高校与企业协作的实践与思考,并强调了智能教育实践性工作的重要性。贾积有则在对话中提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仍应注重学科交叉,基础学科非常重要,学生的兴趣点也同样需要关注。教育各具特色、而非千篇一律。戴娟则和大家分享了商汤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人工智能第一本高中教材的背景与初心,希望始终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各学段的人才培养工作。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也在此方面做了多种尝试,王健在对话中提到,除了教材,课程及教师培训也是关键,出版社对接各方需求,将教材与课程落地一线,把教学经验与教师培训推广一线。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带来启迪与思考。

本次论坛受到了线上线下广泛关注,活动现场火热。论坛圆满结束,但学术交流与实践探索仍在继续,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仍需社会各界的多方参与与通力合作,助推人工智能人才发展,为人工智能的中国梦实现发出我们的声音。



中山北路3663号理科大楼 200062

沪ICP备05003394


Copyright 20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