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公共安全科普教育与前沿技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05-12        浏览次数:466

202158日下午,“公共安全科普教育与前沿技术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成功举办。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同时在理科大楼公共活动空间举办了科普作品展览与互动,计算机学院师生共计50余人参加活动。论坛活动包括特邀报告和交流讨论环节,两个阶段的特邀报告分别由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何高奇副教授和上海大学彭俊杰教授主持。本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承办。展览互动得到了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民防科研所、上海市民防防护救援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支持。

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王长波教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简单介绍了学院的情况,预祝论坛顺利举行,并希望各位嘉宾在华东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之际再次光临指导。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贺樑教授指出科普工作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但还需要加大宣传与工作力度,他希望此次活动的举办能推动科普教育工作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开展。上海大学彭俊杰教授作为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代表发言,他指出发展科普教育和开展科普技术研究能显著提升信息技术服务社会的能力。

与会嘉宾合影

特邀报告环节,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顾春华教授作题为“基于层次体验模型的融媒体大学生公共安全科普课件研制”的报告。顾教授结合管理工作与科普项目经历,运用科普课件和科普集市等多种形态详细阐述了安全科普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他基于三层次体验模型,介绍了兼具科学性、新颖性和艺术性的融媒体校园安全科普教育课件的研制过程,将虚实融合的高级人机交互技术AR与安全科普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顾春华教授作报告

上海市民防科研所党委书记姚保华研究员作题为“强化民防意识,提高防护技能”的报告。姚保华研究员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说起,强调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他结合信息化战争空袭的特点、现代城市人民防空主要措施、上海地区灾害特点与对策、大学生公共安全防护技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客观阐述,期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达到“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的目标。

姚保华研究员作报告

普陀区民防办公室郑葵副主任作题为“民防心理防护”的报告。他以问题“幸存者:真是幸存了吗?”为启发,从人本主义视角强调“先救人后救心”的指导原则。他指出情绪调节是核心,并围绕民防心理防护的三个环节:事前接种、事中支持、事后重构,详细阐述了如何开展民众心理防护工作。

郑葵副主任作报告

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有限公司/迪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雷霆总工程师作题为“5G+AI—城市风险管控应用与实践”的报告。作为本次论坛的企业代表,雷霆总工结合国家应急管理部对于国家应急信息平台的整体规划和总体要求,介绍了迪爱斯公司“产学研用一体”特色的业务。他指出,在应急领域5GAI的结合催生了全新的应用,并分享了5G、语音智能、语义智能等新技术在公安安全领域风险防控方面的具体应用。

雷霆总工程师作报告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影视艺术系主任张波副教授作题为“多模态交互式大学生公共安全科普资源研制与推广”的报告。围绕如何融入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数据可视化等多学科方向的主流技术,张波主任介绍了师生共同策划、拍摄、制作科普资源的过程和心得,并分享了针对大学生受众,如何有效开展国家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心理安全和禁毒安全等方面的科普教育。

张波系主任作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何高奇副教授作题为“面向公共安全的真实感仿真和智能理解”的报告。他将社会痛点、数据处理难点、智能技术热点作为面向公共安全的研究动机,为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以及公众的安全知识科普提供技术支持。他分享了课题组围绕真实感人群仿真、智能人群场景理解所开展的代表性工作,并将继续结合应用场景和学习方法开展深入的研究。

何高奇副教授作报告

在交流讨论环节,计算机学院陈蕾副院长对学院今年获批的科普实践工作站进行了介绍。在公共活动空间,来自四家单位的地震逃生VR、大学公共安全融媒体AR、民防科普AR、多功能无人机、逃生升降座椅、逃生绳结打法等展品吸引了同学们驻足、体验。在严慧栋主任的带领下,上海市民防防护救援中心的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用户体验;负责各个展品开发的研究生介绍了相应展品的功能和特点。通过这些交流和展览互动,体验者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公共安全意识。

 

 


科普展览和互动



中山北路3663号理科大楼 200062

沪ICP备05003394


Copyright 20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